• 04-24
    2017

    保监会提39条风险防控措施要求

    保监会日前发布《进一步加强保险业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将防范保险资金运用风险和防范流动性风险放在了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要位置。《通知》对保险公司提出了39条风险防控措施要求,涉及10个方面。一是流动性风险防控。要求保险公司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机制,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测,完善应急处置机制,风险防范关口前移,强化股东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责任。二是资金运用风险防控。要求保险公司建立审慎稳健的投资运作机制,防范重点领域风险,加强信息报送和披露,严禁通过投资多层嵌套金融产品、采用“抽屉协议”“阴阳合同”等形式绕开监管要求变相向股东或关联方输送利益。三是战略风险防控。四是新型保险业务风险防控。五是外部传递性风险防控。此外,还涉及群体性事件风险防控、底数不清风险防控、资本不实风险防控、声誉风险防控、健全风险防控工作机制等方面。专家表示,目前,保险资金运用面临更大风险,资产端和负债端矛盾突出:从静态看,是高成本负债所带来的利差损风险隐患;从动态看,是高成本负债倒逼形成高风险激进投资,有可能引发更大风险。专家认为,目前我国部分中小险企“短钱长配”现象凸显,部分保险产品保障程度低、业务波动性大,可能导致声誉风险等突发事件,也可能由于保费现金流入下降和集中退保等带来较大流动性风险。《通知》强调,保险公司要把风险防控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对于出现的苗头性、突发性、趋势性风险,要及时向公司股东、董事会以及监管部门报告,不得隐瞒、掩盖风险。保险公司对违法经营造成损失和风险的人员,要严格追责,涉嫌犯罪的,要坚决移送司法机关,不护短遮丑。对在风险防控工作中失责失当、出现重大风险的公司,保监会将追究公司“一把手”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做到有错必纠、有责必问、有案必查;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司法,依法严肃处理。转载自搜狐财经
  • 04-20
    2017

    今年A股将核发500家IPO 融资3000亿

    据媒体报道,上交所发行上市中心执行经理顾斌公开表示,根据一季度发行速度测算,2017年将延续去年11月12月的高速发行节奏。预计2017年全年核发IPO数量达500家,全年IPO融资额达3000亿元。今日早间金陵晚报报道称,2017年第一季度,A股IPO市场表现强劲。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共有147家企业实现上市,其中境内市场上市数量达到135家,创下历史纪录。一季度境外市场明显受到“冷落”,中企赴境外市场上市数量仅为12家,环比下降84.9%。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共有147家中企完成IPO,达到自2015年以来的**值。一季度上市企业中,境内上市135家,融资额共计696亿,平均融资额5.16亿;境外市场上市数量达到12家,环比下降84.9%,融资额共计82.75亿,环比下降58.6%,海外上市依然处于下降趋势。数据显示,中国企业IPO境内市场回报显著高于境外市场,2017年一季度境外市场回报延续了2014年以来的下降趋势,平均回报倍数仅1.21倍,而境内市场达到2.53倍。第一季度中国上市企业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化工原料及加工、建筑/工程三大行业,均为传统行业;以募资金额来看,金融、机械制造、建筑/工程三大行业仍位居*吸金行业前三甲。“一季度A股IPO数量创历史新高,可以看出证监会在年初所传达出的IPO审核加速的决心,也显示市场正趋于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一位券商人士对《金证券》记者表示。新股发行加速,IPO审核速度也在加大冲刺。数据显示,截至4月13日,证监会今年共计召开52次IPO审核会议,审核140家,扣除两家暂缓后审核通过,剩余138家,有15家被否,1家暂缓表决,1家取消审核,过会企业为121家,过会率为87.68%。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相关报道称,IPO正在以去库存的方式全力以赴的发行。4月14日,证监会核准14家企业的IPO发行批文。4月份以来,证监会已下发了两批IPO发行批文,总计24家。3月份,证监会共计核准5批IPO的发行批文,总计50家。2月份核发数量为34家,1月份IPO核发数量24家。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今年以来的三个半月时间,证监会共计核发了138家企业的IPO发行批文。平均每月核发数量近40家,平均每周IPO核发数量近10家。而证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4月13日,证监会受理**企业622家,其中,已过会38家,未过会584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529家,中止审查企业55家。“财务核查会让一些IPO撤走,再加上报告过期等其他原因,一些拟IPO企业还是会撤走的。按照目前的核发速度,一年左右的时间,库存IPO将会消化完毕。”上海一家中型券商的高管表示。实际上,IPO的批文发放速度一度超出很多业内人士的预期。近日,有投行人士向记者透露,监管层希望IPO的发行速度将保持在每周10家的节奏。尽管该消息没有获得证监会的证实,但从今年以来的发行速度看,IPO发行速度确实保证了每周10家左右。“今年监管层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大量发IPO,全力以赴去库存,每周保证在双位数。”上述券商高管向记者表示。甚至有投行人士预计,未来IPO发行的周期将会进一步缩短,例如创业板可能突破一年的上市周期。而伴随IPO的大量发行,资本市场标的增多,一定程度上或也将抑制炒作。而这种全力去库存的方式似乎得到认可和支持。“企业可以上市,发行人高兴,投资人有钱可赚,各方都愿意。而且从目前来看,对二级市场也没有造成冲击。”一家券商投行高管表示。“新报的IPO项目库存在300家左右是一个相对合适的状态。到那个时候,再融资、并购重组可能会有所放松。但是*重要的还是要看监管层的思路。”上述券商高管向记者表示。转载自凤凰财经。
  • 04-17
    2017

    不良贷款新动向:采矿业风险加速暴露 长三角地区回暖

    截至目前,在A股上市的全国性银行中,已有11家公布2016年年报,包括5家国有大行和6家股份行。虽然这11家银行不良贷款规模继续增长,但无论从增速,还是不良贷款率变动幅度看,不良贷款均呈现逐渐企稳态势。从行业及地区分布看:一方面,资产质量风险继续在产能过剩行业暴露,尤其是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不良贷款较为集中,但不良增速有所放缓;另一方面,已有数家银行华东地区(主要是长三角)不良状况出现企稳甚至下降现象。而不良贷款的构成,也对各行信贷投放策略有明显影响:不少银行选择压缩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采矿业存量贷款,同时加大对交运仓储、电热燃水、水利环境等基础设施行业的信贷投放;随着沿海发达地区资产质量企稳,银行也大多选择加大对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信贷投放。采矿业不良贷款整体增幅逾50%数据显示,主要银行的不良贷款仍集中在批发零售业、制造业等与整体经济形势关联较密切的行业,但这两个行业去年不良贷款增幅却较2015年有明显下滑,各行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不良贷款占全部公司贷款不良的比例也普遍较去年初有所下降。从批发零售业不良贷款增长来看,去年仅有工行、浦发和平安3家银行增幅相对较大,其余银行该行业不良贷款企稳,其中中行、建行、民生行业不良贷款甚至较去年初出现下滑。这与2015年各行批发零售业不良贷款激增情况截然不同。制造业亦是不良贷款重灾区,甚至是多数银行不良贷款新增规模**的行业。从**规模而言,四大行制造业不良贷款已接近2700亿元,远高于其他银行,但制造业不良较高的农行、建行该行业不良贷款去年增幅均低于3.5%,其中建行制造业不良贷款较去年初略有下滑。当然,这并非行业趋势,股份行制造业不良新增幅度仍在20%~50%之间,整体增幅虽较2015年有所下降,但风险继续暴露的态势没有改变。值得注意的是,采矿业贷款风险的加速暴露。除缺乏行业分布数据的交行外,其余10家银行采矿业不良贷款整体增幅超50%,民生、平安、浦发3家股份行该行业不良增幅甚至超过200%。行业不良贷款数据的变化,也与银行对公信贷策略互相影响。数据显示,除缺乏数据的交行外,其余10家银行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和采矿业贷款余额均较年初整体压降,其中仅有民生、平安继续增加投放制造业贷款。此外,各行较为一致的增加对交运仓储、电热燃水、水利环境等基础设施行业的信贷投放,以及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贷款投放,而这些行业不良率普遍在1%以下。以工行为例,该行去年对前述基础设施行业贷款投放较去年初增加近2000亿元,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增加投放近千亿。长三角地区信贷回暖从不良区域分布来看,沿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仍然是不良贷款重灾区,这些经济发达地区,一直以来也是银行信贷资源投放的重心。但新的变化正在发生,在经历了连续多年的风险暴露和处置后,商业银行在这些区域的不良资产状况开始好转。在不良增量区域结构中,已有数家银行在沿海区域的不良企稳甚至下降。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发现,去年四大行及招行、中信等银行长三角地区不良状况的企稳和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其中工行、农行、建行和中信4家银行长三角地区贷款不良率、不良额均较去年初出现下滑。当然,也有民生、平安等银行在该区域资产质量仍在下滑。而随着长三角地区不良企稳甚至下降,该区域信贷也在回暖。除交行、浦发缺乏区域分布数据外,其余9家全国性银行在长三角区域的信贷增量均较2015年有所增加,以招行、中信为例,两家银行去年在长三角地区的贷款增量较2015年增量至少翻番。同样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珠三角地区不良特征及信贷回暖的趋势与长三角地区大体一致,而环渤海地区虽同为沿海地区,但由于产业结构的问题,仍处于风险暴露期。经济发达地区信贷回暖的另一面,则是部分地区不良贷款抬头。从银行已经公布的2016年年报数据看,中西部地区不良贷款正在加速暴露。以中信银行为例,该行去年末中部地区不良贷款余额较去年初接近翻番至100亿元以上,西部地区不良增幅更是在166%以上。招行这一特征更为明显,该行2015年不良贷款增量62%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而2016年则有52%的增量不良集中在西部地区,招行在西部地区的不良额也较去年初增长八成至160亿元,占该行整体不良贷款余额的1/4以上。转载自证券时报
  • 04-17
    2017

    交银研究:GDP经济短期回暖难言进入新增长周期

    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80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高于预期。交行金研中心**宏观分析师唐建伟2017年一季度GDP数据快评:经济短期回暖难言进入新增长周期:1、一季度经济回升靠什么?从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来看,一季度经济增速回升是“四靠”:“靠投资拉动”、“靠出口带动”“靠加杠杆推动”以及“靠涨价带动”。3、二季度经济怎么走?由于经济增长存在的内外压力并没有真正消去,从增长的动能来看,当前经济回暖并不具有可持续性,预计二季度之后经济增速就会有下行压力;投资方面,预计支撑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走高的基建和房地产两大类投资的增速在二季度之后都会出现放缓。从杠杆率的趋势来看,在中央定调控风险的政策基调下,杠杆率快速上升的势头会被遏制;从趋势及构成来看,年内消费的下行压力不小;从价格趋势来看,物价高点已过,下半年物价将持续走低从而拉低经济数据的名义增速。4、综上所述,我们判断年内经济增长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一季度可能就是年内高点。但全年完成6.5%的目标应该不成问题。5、政策要如何应对?2017年上半年在经济增长形势较好的背景下,宏观政策的重心应该放在防风险方面,同时只要经济运行在合理的区间内,就应保持政策的定力,不再以短期政策的放松来稳增长,而要以中长期结构性改革来推动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转载自凤凰财经2、由于一季度经济回暖仍是依赖加杠杆拉动投资的老套路,从增长动能来看并无任何新意可言,经济的效率并没有提升反而有所下降,同时结构失衡的问题仍然存在,此时断言进入新增长周期似乎为时过早。
  • 04-12
    2017

    3月CPI同比微涨至0.9% PPI上涨7.6%(解读)

    中国3月CPI同比0.9%,预期1%,前值0.8%。PPI同比7.6%,预期7.5%,前值7.8%。资料图2017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0.9%。其中,城市上涨1.0%,农村上涨0.6%;食品价格下降4.4%,非食品价格上涨2.3%;消费品价格下降0.1%,服务价格上涨2.7%。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1.4%。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下降0.3%。其中,城市下降0.3%,农村下降0.4%;食品价格下降1.9%,非食品价格上涨0.1%;消费品价格下降0.5%,服务价格上涨0.1%。一、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变动情况3月份,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下降2.4%,影响CPI下降约0.74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下降27.9%,影响CPI下降约0.95个百分点;蛋价格下降11.8%,影响CPI下降约0.07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下降1.3%,影响CPI下降约0.06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下降3.2%,影响CPI下降约0.09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4.8%,影响CPI上涨约0.09个百分点;鲜果价格上涨3.0%,影响CPI上涨约0.05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上涨1.4%,影响CPI上涨约0.03个百分点。3月份,其他七大类价格同比均有所上涨。其中,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居住、教育文化和娱乐、交通和通信、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5.3%、2.9%、2.4%、2.3%、2.0%、1.3%和0.7%。据测算,在3月份0.9%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0.4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0.5个百分点。资料图2017年3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6%,环比上涨0.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0%,环比上涨0.5%。一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7.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4%。一、工业生产者价格同比变动情况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0.1%,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7.4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上涨33.7%,原材料工业价格上涨14.9%,加工工业价格上涨6.5%。生活资料价格同比上涨0.7%,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7%,衣着价格上涨1.3%,一般日用品价格上涨1.4%,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0.4%。据测算,在3月份7.6%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约为5.8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8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同比上涨21.8%,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19.0%,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上涨16.1%,化工原料类价格上涨10.0%。二、工业生产者价格环比变动情况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中,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上涨0.5%,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3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上涨0.6%,原材料工业价格上涨0.3%,加工工业价格上涨0.5%。生活资料价格环比持平(涨跌幅度为0,下同)。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2%,衣着价格持平,一般日用品和耐用消费品价格均上涨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环比上涨1.9%,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上涨0.6%,化工原料类价格上涨0.5%,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0.3%。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统计师绳国庆进行了解读。一、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同比涨幅略有扩大从环比看,3月份­­­CPI下降0.3%,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下降较多。食品价格环­比下降1.9%,影响CPI环比下降0.39个百分点。鲜菜、蛋、猪肉、禽肉、鲜果价格环比分别下降7.9%、4.0%、3.5%、2.1%和1.2%,上述五项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0.37个百分点, 其中鲜菜影响0.21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1%,影响CPI环比上涨0.08个百分点。其中,衣着和医疗保健价格环比分别上涨0.6%和0.5%,两项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0.09个百分点。从同比看,3月份CPI上涨0.9%,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3%,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医疗保健、居住、教育文化和娱乐、交通和通信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3%、2.4%、2.3%和2.0%,合计影响CPI同比上涨1.44个百分点。食品价格同比下降4.4%,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同比下降27.9%,影响CPI同比下降0.95个百分点。据测算,在3月份0.9%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约为0.4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0.5个百分点。3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同比上涨2.0%,与前两个月大体相当,保持平稳态势。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回落从环比看,3月份PPI上涨0.3%,涨幅比2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涨幅连续三个月回落。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5%,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由上月微涨转为本月持平。从主要行业看,一是煤炭开采和洗选、石油加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环比由升转降,分别下降0.6%、0.6%和0.1%;二是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环比均上涨0.5%,涨幅比上月分别回落1.5和1.4个百分点;三是黑色金属矿采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分别上涨4.8%和2.4%,涨幅比上月分别扩大2.6和0.1个百分点。从同比看,3月份PPI上涨7.6%,涨幅比2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涨幅在连续五个月扩大后开始回落。在调查的40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3个行业产品价格同比上涨,与上月个数相同。从部分重点行业看,同比价格加速上涨的态势有所缓和。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39.6%,涨幅与上月相同;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68.5%,涨幅比上月回落16.8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36.8%,回落3.3个百分点;石油加工业价格上涨29.9%,回落0.6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17.3%,回落2.2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11.5%,回落0.4个百分点。上述六大行业合计影响PPI同比上涨约6.1个百分点,占总涨幅的80.3%。据测算,在3月份7.6%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因素约为5.8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8个百分点。转载自凤凰财经
  • 04-07
    2017

    3月新增信贷预计为12000亿 M2增速11.1%

    在央行多次强调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以及房地产调控发力的背景下,多家机构预测3月信贷数据将低于去年同期13700亿元水平,但高于前值2月。其中,申万宏源、海通证券、国金证券以及中信证券均预计3月份新增信贷为12000亿元;华泰金融预测值较低,约7500-8500亿元。海通证券表示,3月份新增信贷将较2月份小幅回升至12000亿元,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从结构上看,地产销售降温作用显现将导致居民中长贷继续下降;另一方面是工业生产仍旺、经济短期稳定,企业中长贷仍有支撑,但3月份地方债净发行4599亿,置换对信贷会有冲击。国金证券认为,季节规律显示3月份信贷增量较2月份有所回升,而地产调控加码下居民中长期贷款可能受到一定压制。3月份的M2增速或将持平前值主因财政存款集中下放、外汇占款冲击较小等有利因素,对冲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和季末MPA考核信贷投放节奏可能有所放缓的不利影响。华泰金融则表示,相比去年,今年3月信贷投放则面临新的约束因素:纳入表外理财后的MPA季度考核对于城商行和股份行3月信贷投放形成较大的制约;今年一季度以来,银行业同业存单发行量将近5万亿,同时银行整体在前两个月资产端压缩债券非标新增比例而加大贷款投放,因此3月部分银行存贷比面临一定压力;另外一季度地方债务发行主要集中在3月,当月发行约4500亿,对贷款冲减作用加强。新增信贷具体结构为,大型商业银行约3500-4000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约1500亿元,政策性银行及邮储约1000亿元,城商行及农村金融机构约1500-2000亿元。在信贷投放特点上:企业中长期贷款和居民消费类贷款成为新增贷款投放的主要方向。申万宏源和华泰预计3月份M2增速将与2月份相同,为11.1%。申万宏源认为,3月份信贷同比少增,将对M2形成下拉;2月份财政存款拖累M2的同时,预计3月份财政存款会加大投放,对M2有所支撑,预计3月M2增速持平在11.1%。海通证券预测值趋于保守,基于春节因素消除、金融去杠杆、地产销售降温,该公司认为M2增速在10.8%左右。转载自凤凰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