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动态分类:
全部
  • 06-24
    2021

    “2021能源高质量发展论坛”圆满召开

    来源:中国能源报   记者:朱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也是我国必须要打、而且必须打赢的一场硬仗。加速推动能源领域深度变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探索出能源转型升级的“中国模式”,实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正在行动。6月22日,由《中国能源报》社、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联合主办的“2021能源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京举行。正值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十四五”开局之年,会议以“传承百年红色基因  助推绿色转型发展”为主题,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入探讨能源转型发展中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董事长刘建林,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杜祥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邹才能,以及来自能源行业权威组织、重量级能源企业、媒体机构的100名代表现场参会,线上参会超过200万人次。实现双碳目标、推动能源转型,离不开创新发展、勇于争先的企业先锋。为推广典型,会议发布了“能源创新先锋企业”“能源高质量发展典型项目”“能源故事视频作品”典型案例。现场还举行了助力“双碳”目标意见建议征集活动上线仪式,将由《中国能源报》社、人民网“领导留言板”联合征集绿色低碳发展中的好建议、好举措,以及在落实“双碳”目标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史玉波在致辞中表示,双碳目标为我国能源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意味着我国要用不到10年时间实现碳达峰、用不到30年时间完成从碳达峰向碳中和过渡。这对于我国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以及大国责任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史玉波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以能源消费年均低于3%的增速支撑了经济的中高速增长,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2020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降低至56.8%,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加快转变。到2020年底,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增长到10.83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接近50%,建立起了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但同时,面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挑战、能源资源约束等日益严峻的全球问题,我国能源发展仍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能源转型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站在能源转型变革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节点,需要能源行业全产业链以驰而不息、久久为功的精神再接再厉、开拓创新,再创辉煌,以实际行动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刘建林在致辞中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政策,也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国家、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加快推动能源转型升级,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能源供需总体平稳增长,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加快转变,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刘建林表示,当前,我国正处于能源低碳转型的关键时期,全面落实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助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清洁低碳发展是推进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对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十四五”新时期,实现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高质量发展这一系统性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媒体人有责任也有义务强化舆论报道的软实力,在政策解读、深度通讯、调查报道等新闻传播方面为能源行业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舆论**支持,以推动能源产业发展硬实力实现量质齐升。在随后的主旨演讲环节,杜祥琬院士以《双碳目标的七点认识和九个抓手》为题,阐述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深刻内涵,以及实现目标的重要抓手。他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意义重大,**我国及时实施低碳转型,以低碳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社会文明形态将逐步由工业文明进入生态文明。双碳目标也将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及时抑制发展高耗能产业的冲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进步,拉动巨量的绿色金融投资,带来新经济增长点和新就业机会,支撑高质量发展。杜祥琬指出,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克服巨大困难,包括产业偏重、能源偏煤、效率偏低,以及对高碳发展的路径依赖惯性比较大等。对此,还需把握好节奏,积极而稳妥,既要防止“一刀切”简单化,又要防止转型不力带来的落后和无效投资。建议重点推行节能提效、关注循环经济、发展碳汇等手段,以及电力、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减排。针对油气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邹才能院士认为,油气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值得关注。就碳源来说,化石燃料利用占86%左右,但碳具有“灰碳”与“黑碳”双重属性,在当前技术下前者能被固定或利用。“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全球*高,应主动采取减排举措,加快布局四大领域革命性去碳举措,建立碳工业,将碳运输、碳驱油、碳埋藏、碳转化、碳交易作为一个产业来利用。”邹才能表示,科技将在绿色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既要用好传统能源领域创造的知识和技术,也要创造新应用新能源和新技术,将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好。同时,关注上游制氢、中游储运氢、下游利用氢,实现氢气工业快速发展。创建自立自强的能源科技体系,并加大新一代人才培养。中国矿业大学低碳能源研究院院长桑树勋、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原副院长徐小东、国网能源研究院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所长鲁刚等嘉宾,进一步就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路径,以及煤炭、电力等行业高质量发展思路等内容做了主题演讲。网站声明凡本网站注明来源则非本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 05-17
    2021

    注册制下“辅导什么”? 深圳证监局组织辅导机构座谈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时娜    在深入推进注册制改革背景下,辅导机构作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教导员”,如何适应新形势,在业务规模与发展质量之间把握好平衡,如何进一步归位尽责、担当作为?近日,深圳证监局组织辖区拟上市企业辅导机构进行了座谈。  参会的深圳辖区42家证券公司的80多位投行及内核负责人认为,注册制改革实施以来,资本市场的包容度进一步提升,市场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新形势、新阶段下,辅导机构提供高质量服务,引导拟上市企业规范发展、守正创新,既是适应资本市场法制环境变化,确保业务发展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更是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精神,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责任担当。  深圳证监局主办处室结合辖区民营企业占比大、行业集中度高、“三创四新”特征突出、链状企业聚集等特点,深入剖析了当前辖区面临的辅导形势,就辅导机构执业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了通报,并结合辅导监管要求,就参会机构反映的困难、关注的问题进行了政策宣讲和执业提醒。  近日,证监会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监管规定(征求意见稿)》,对辅导协议签订、辅导备案、辅导期、辅导验收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与会人士认为,此举有利于发挥派出机构辅导验收作用,把好上市“入口关”。  深圳证监局相关负责人认为,辅导机构作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教导员”,帮助企业将上市前的一些“不良习惯”规范纠偏,将会有效降低企业上市后治理失效、盲目扩张、信息披露违规乃至财务舞弊行为的发生。  “当前,辅导机构应把握好业务规模与发展质量关系平衡,围绕注册制下‘辅导什么’与‘怎样辅导’深入思考,在创新辅导形式、针对性开展辅导、提高辅导实效方面‘做加法’,督导企业同步树立‘企业上市’‘观念上市’理念。”上述负责人表示。  他还强调,深圳证监局对降低内控标准,协助项目“带病闯关”的机构坚决“零容忍”,将严肃问责。希望辖区辅导机构及时“照镜子”“正衣冠”,抢抓注册制改革机遇,在促进实体与资本、科技与金融高质量融合发展方面积极贡献力量。  深圳证监局表示,下一步,该局将继续发挥好派出机构“桥头堡”作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倾听市场各方意见建议;以更加担当的态度,不断探索提高辅导监管实效,系好发行监管的第一粒“扣子”。  据了解,当前深圳辖区在辅导及申报阶段的拟上市企业约260家。网站声明凡本网站注明来源则非本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 05-12
    2021

    聚焦新材料,我国加快构建纤维制造创新生态

    来源:新华社 作者:张辛欣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记者 张辛欣)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12日表示,纤维材料的突破已经成为纺织乃至更多行业创新的重要基础。我国已成立纤维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下一步,将聚焦新材料,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技术迭代能力提升,打造协同型产业创新生态。  孙瑞哲是在12日由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联合有关部门主办的先进纤维新材料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作出上述表述的。  材料是制造业的基础,纤维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是纺织、化工等很多领域设计、工艺、装备、产品创新的重要基础。  2020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占世界比重超过50%,化纤产量占世界比重超过70%。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超过200家名称或经营范围含“纤维新材料”的相关企业。  规模优势和健全的产业体系使我国纤维材料创新水平大幅提升。但纤维新材料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供给、标准与知识产权布局等有待进一步提升。  此前,工信部批复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为制造业创新中心,旨在围绕高端用纤维材料及纺织品、功能纤维新材料等领域,开展共性关键和前沿技术研发。工信部提出,下一步,创新中心要立足骨干企业、科研院所等壮大创新联合体,组织好关键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项目实施。  孙瑞哲表示,中纺联将加强产业规划,推动技术创新,让纤维新材料向着更加高性能、多功能、轻量化、柔性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着力打造协同型产业创新生态,加快推动公共数据平台、技术协同平台的建设,加快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推动纤维材料应用场景的拓展与升级。网站声明凡本网站注明来源则非本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 04-12
    2021

    研判经济复苏、人民币走势 经济学家亮出*新观点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黄紫豪  “中国经济并不属于K型发展,而是整体向上增长的趋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日前在2021清华五道口经济学家论坛上表示,2020年以来,我国防控疫情取得决定性胜利,经济率先复苏,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大型经济体。进入2021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整体延续稳定恢复态势。  关于未来的经济复苏、结构调整、宏观政策目标、利率汇率走势,经济学家们亮出观点。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在论坛上表示,财政政策历来是调结构有力和关键的工具。今年,一方面需要对疫情造成的新的不平衡进行修补、恢复,另一方面要面向未来进行结构调整,带动未来的经济发展,在这个节点上,财政政策的精确性和力度是非常重要的。  朱民认为,抓好结构转型是大事,总量刺激不是今年主要政策目标,再平衡和结构恢复、发展、转型是政策的主要目标。他认为,2021年是经济结构转型的一个重要基础年,更多推动结构的平衡,带动结构的转型,把中国经济放到绿色的、可持续的新发展模式上,这是今年宏观政策的挑战和目标。  实际上,我国经济复苏步伐加快,但经济恢复仍存在不平衡的问题。肖钢认为,应当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同时加强需求侧管理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尊重经济发展的规律,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确定的各项重点任务。  如疫情防控逐步见效,全球市场面临经济刺激政策退出带来的挑战。“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仍然是新兴市场必须直面的现实。”中银证券全球经济学家管涛认为,后期美元流动性逐渐回收,会对全球金融市场、国际资本的流向造成较大影响。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上行,在部分新兴市场引发资本外流就是预演。  管涛认为,中国在应对这种溢出效应方面处于相对有利位置,一方面,我国应对跨境资本流动性的抗冲击能力增强,人民币汇率灵活性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也增强,另一方面,预计后续我国经常项目仍然有较大盈余,国际收支基础比较强劲,可为应对外部冲击提供有力支撑。  展望后续人民币汇率走势,管涛认为,目前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二季度人民币汇率或维持双向波动偏弱的局面,美债收益率上行短期看不会有大的变化,随着疫苗接种,美国经济加速重启,对资本流动、市场形势也会造成一定影响。  展望我国的货币政策、利率走势,多位经济学家认为,今年加息的可能性不大,但宏观政策、货币信贷投放整体趋于正常化。  长江证券经济学家伍戈判断,二季度银行间市场短端利率易上不易下,长端利率、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下半年的上升动能会稍弱一些。  广发证券经济学家郭磊认为,后续利率可能存在两种走势,一种是高位徘徊,另外一种是二季度末之前再升一波,目前不太建议判断利率见顶。他认为,影响利率的风险包括两方面,一是PPI走势还不明朗,二是碳中和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比如粗钢去产能,可能会给工业品价格带来一定影响,这些影响也会向利率进行传递。  天风证券宏观分析师宋雪涛认为,利率方面,大多数利空因素已经充分反映到价格中,十年期国债利率对PPI上升、美债收益率上升等因素反应较弱,当十年期国债利率升至3.3%以上时,市场出现了较强的配置力量,基本在3.2%至3.3%的位置徘徊。  “无风险利率可能在3.3%至3.4%会形成高位,未来向上的空间不大。”宋雪涛认为,接下来大多数利空因素不会给债券市场带来太大波动,低评级包括弱资质企业的融资利率还是会向上;货币政策方面,预计今年不会出现显性加息。网站声明凡本网站注明来源则非本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 02-05
    2021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IPO严把入口关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李静   作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基础,把好市场入口关成为2021年伊始监管部门的重要工作。针对把好上市企业入口质量关,近期证监会、上交所连续出台三个文件,进一步压严压实发行人信息披露主体责任和中介机构核查把关责任。业内人士表示,此举使IPO审核把关日趋规范和细化完善,也表明了当下监管层对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意图。随着全面注册制的推行,将会有更多符合要求的公司实现上市融资,同时在审核企业质量方面,将更加注重企业的信息披露,上市公司的质量也会不断提高。  严把资本市场入口关  2月3日晚间,上海证券交易所(下称“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规则适用指引第1号——保荐业务现场督导》。上交所表示,此举是为了规范科创板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现场督导行为,督促保荐机构、证券服务机构勤勉尽责,切实发挥资本市场的“看门人”职责。  这已是近一周内监管部门针对“严把IPO入口关”第三次发文。1月29日,证监会发布了《IPO企业现场检查规定》,对IPO企业现场检查的基本要求、标准、流程以及后续处理工作进行了规范,着力加大IPO企业现场检查力度,压实压严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2月1日,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业务指南第2号——常见问题的信息披露和核查要求自查表》,主要包括科创板发行上市条件的相关问题以及常见信息披露和核查问题,其目的也是在于进一步压严压实“两个责任”,把好上市企业入口关。  值得注意的是,由此关于IPO收紧的声音甚嚣尘上。与此同时,终止审核公司继续增多。业内人士表示,近期出台的系列政策和IPO终止审核案例,释放出来的并非是IPO收紧信号,而是表明IPO审核越发规范。  “近期一系列政策出台表明当下监管层对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意图。”川财证券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并非是监管层对IPO入口的收紧,而是对IPO监管更加规范,当下全面注册制持续推进,将助力更多企业实现直接融资,但并不意味着会降低上市公司质量,相反,需要更加严格把关好IPO入口。全面注册制下,审核机构虽然对注册文件不进行判断和评价,但对于文件的审查、对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必须要严格监管,才能够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出台新的政策不是为了收紧IPO,而是让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能够上市,排除那些不太符合条件的企业。”申万宏源市场专家桂浩明表示,IPO的核心还是在于通过充分的信息披露,让投资者自己来选择定价,但结合资本市场现实的情况,多少还是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突出表现在大投资者普遍对于新发股票存在某种盲目认同感,另外,新上市股票还存在一个新股的溢价,价格也未必都合理。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对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管理,提高公司质量也是保护投资者利益,在现实情况下能够维护市场稳定。  经济学者、允泰资本创始合伙人付立春也表示,上述举措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内容。首先从源头上按照市场化和法制化的方向规范入口审核;另一方面,让一些不符合要求或者低质量的上市公司尽快退市,优胜劣汰,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注册制显著提升市场效率  事实上,此前监管层的表态已经释放出来相关信号。去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把好市场入口关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基础,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去年11月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动员部署会上强调,要深刻理解注册制改革的初心和使命,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随着全面注册制的推行,2021年IPO也将会发生新变化。桂浩明表示,全面注册制下,退市制度也会不断完善,监管层将会努力“把好入口、疏通出口”,在制度方面,可能会进一步强化对上市公司的管理,强化在IPO过程中的监管,在充分的信息披露情况下把决定权交给市场。  陈雳则表示,全面注册制下,IPO发行常态化,将会有更多符合要求的公司实现上市融资,实现企业的做大做强。同时在审核企业质量方面,将更加注重企业的信息披露,可能会根据行业侧重点不同,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信息披露原则,引导投资者做出合理的判断,减少机构与普通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与此同时,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随着注册制全市场覆盖,IPO的效率会大幅提升,整个市场的包容性也会全面提升,IPO的数量会更多,而退市公司的数量也会更多。  中信证券则预计,主板(含中小板,下同)注册制改革将于2021年上半年落地,三季度首批注册制公司上市,全面注册制时代将正式开启。预计主板发行效率将大幅提高,目前约490天的审核平均耗时将缩短至约60天。预计2021年IPO约650家,募资规模约5500亿元,较2020年的4700亿元进一步增加。网站声明凡本网站注明来源则非本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 01-22
    2021

    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国新联合发起百亿元新能源产业基金 推动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

    来源: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1月22日,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国新联合发起的国能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合伙协议在北京签署,该基金整体规模为100.2亿元,主要投资方向为风电、光伏产业,以及氢能、储能、综合智慧能源等新兴产业的新技术项目。该笔基金投资运作后,预计将撬动约500亿元的资金流向新能源产业,可促使超过600万千瓦的风电、光伏项目落地。该基金由国家能源集团发起设立,合伙人分别是该集团旗下的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以及中国国新旗下的中国国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国华投资的全资子公司——国华投资开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将负责基金的管理与运作。“国能基金是国家能源集团设立的首只基金,国家能源集团将通过自主建设、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加快推动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国家能源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刘国跃在致辞中表示,在我国深入推进“3060”目标和深化国企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能源集团联合中国国新、中国东方发起设立国能基金,体现了中央企业的责任与担当,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渝波表示,中国国新参与设立国能基金,旨在充分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功能作用,全面支持中央企业“两非两资”剥离处置工作,积极配合主业央企和资管金融机构开展新能源产业专业化整合,推动我国能源清洁低碳发展。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吴跃表示,中国东方将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资金优势及兼并重组、夹层投资、过桥融资等专业优势,为我国能源新战略的实施提供全方位支持。2020年,虽然疫情给行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但风电、光伏行业快速复苏,并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新增风电装机7167万千瓦、太阳能光伏4820万千瓦,风光新增装机总和约为1.2亿千瓦,创出历史新高。2020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到2030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实现“碳达峰”。能源行业既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的关键行业,也是*有能力的践行者。气候雄心峰会后,我国电力行业各大企业纷纷提出“十四五”期间的风电、太阳能发展规划。国家能源集团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力度,力争到“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达到7000-8000万千瓦。作为全球*大的风力发电公司和*大的煤基能源企业,国家能源集团全面启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研究和实施路径,将有助于推动整个能源行业的低碳转型。此次设立的国能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就是该集团践行政治和经济责任、实现“十四五”新能源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网站声明凡本网站注明来源则非本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本站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